北京 助著困成信用修复效显六项采取措施企纾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贾珺)记者1月28日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获悉,北京为落实市场监管总局有关市场主体信用修复各项措施,项信效显切实帮扶市场主体渡难关、用修复元气,复措减轻疫情带来的施助不利影响,北京市市场监管局2022年推出六项信用修复措施,企纾助企纾困取得显著成效。困成
设置信用惩戒“缓冲期”。北京明确2022年9月底前完成本年度年报申报的项信效显市场主体,暂缓执行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或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等措施;对暂时不从事经营活动的用修市场主体,引导其进行歇业备案,复措不因地址无法联系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施助北京市共13410户主体在缓冲期内及时履行义务,企纾避免了信用受损。困成
开展公示信息“自我纠错”。北京对因疫情影响未按时申报年报的17.4万户市场主体,免予相关行政处罚,鼓励及时补报。对公示信息抽查中发现市场主体填报一般信息有误的,开通修改通道;对重要信息中存在非主观故意的明显错误,未造成不良影响的,不认定为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等情形处理,鼓励市场主体及时开展信息修改,共1585户主体进行了自我纠错。
拓宽信用修复渠道。开通线上线下修复双渠道,对符合条件的失信企业依法依规实现“能修尽修”。开通线上信用修复申请、查询等功能,实现信用修复“网上办、零见面”,“足不出户”即可申请信用修复。2022年以来,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已为58811户市场主体开展了信用修复,其中,通过线上途径为市场主体节约“跑腿”时间2192小时。
简化信用修复材料。对因疫情影响暂时失联或未按规定及时申报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通过信息系统查询已纠正的,无需提交证明材料。结合疫情因素,探索开展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年报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最大程度助力市场主体履行公示义务。
压减信用修复时限。对于已变更地址或完成年报申报手续的,在受理后3个工作日内办理移出;对于企业能够通过提供有关材料证明其在原登记住所开展经营活动的,自查实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办理移出。通过将信用修复时限从5个工作日压减至3个工作日,使市场主体得以尽快重塑信用、恢复经营。
缩短行政处罚公示期。对仅受到警告的行政处罚信息不予公示;对受到通报批评或者较低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满3个月即不再公示;对其他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满6个月(其中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领域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满1年)且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开展信用修复。2022年以来,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已为44户市场主体缩短了处罚公示期,实现了信用修复。
责任编辑:赵英男
(责任编辑:百科)
-
王者荣耀米莱迪机械军团制霸新思路拆塔流进阶打法实战技巧深度解析
在王者荣耀战略体系中,米莱狄凭借独特的机械军团机制始终占据战术核心地位。随着版本更迭与玩家意识进化,传统的拆塔流打法已衍生出更具侵略性的进阶战术体系。将深度剖析机械仆从运作原理、装备组合策略以及实战操 ...[详细]
-
6月8日,沪深两市震荡下探,四大股指全线走低。沪指跌逾1%,再度失守3100点大关。创业板指盘中一度跌破1700点支撑,上证50指数一度大跌逾2%。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067.13点,下跌1.36% ...[详细]
-
历经过去一年ICO(首次代币发行)和发币的“疯狂”,区块链世界在2018年迎来暴风骤雨后的新生。记者通过近期的调查发现,崇尚技术的链圈企业开始发力。随着腾讯和蚂蚁金服等超级巨头的全面布局,区块链有望迈 ...[详细]
-
连续3日上涨后,沪指今日受资源股和金融股拖累震荡走低,指数长时间维持在3200点下方运行,创业板指表现相对强势,盘中一度涨逾0.70%。临近收盘期间,权重股进一步下挫,沪深股指跌幅扩大,上证50指数跌 ...[详细]
-
电商平台上“门票代抢”依旧火爆 编辑:汤晓雪 来源:北京日报 ...[详细]
-
5月以来,公募基金对股票市场的信心逐渐增加。数据显示,上周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大幅上升,达到84.16%,1653只基金选择加仓。部分基金公司透露,随着市场不确定性因素下降,投资信心正进一步增强,未来大 ...[详细]
-
历经过去一年ICO(首次代币发行)和发币的“疯狂”,区块链世界在2018年迎来暴风骤雨后的新生。记者通过近期的调查发现,崇尚技术的链圈企业开始发力。随着腾讯和蚂蚁金服等超级巨头的全面布局,区块链有望迈 ...[详细]
-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证监会4月11日发布公告,5月1日起将沪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额度分别调整为520亿元,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额度分别调整为420亿元。据了解,新额度相较之前扩大了4 ...[详细]
-
在崩坏:星穹铁道中,「失控」系列任务因其复杂的触发逻辑和丰厚的奖励备受关注。该任务链涉及隐藏剧情、特殊机制与高难度战斗,将从底层逻辑拆解其触发规则,并提供已验证的高效解锁方案。失控任务触发机制解析1. ...[详细]
-
一方面,审核趋严让不少新三板公司主动终止IPO;另一方面,不少上市公司欲通过并购重组拓展新业务,完善产业链条。双方各取所需,使得今年以来A股公司“联姻”新三板公司升温。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新三板市场低迷 ...[详细]